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是由文字組成,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事實等于真理嗎【范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事實等于真理嗎【范文4篇】一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這句話就是要告訴我們多實踐才能出真知的道理。在生活中,亦是如此。有些事也許第一次做會總是慘敗而歸,但只要多做幾次,掌握其中的技巧,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一定能成功。
正如我學溜冰一樣,一開始,我總是僵硬又笨拙地挺著背慢慢滑著,免不了會翻幾個仰面朝天的大跟頭,然而,我卻總不能吸取教訓,仍是昂首挺胸地挪著,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問題的所在。漸漸地,在一次次跌倒過后,我更堅定了學會溜冰的決心,我開始仔細觀察別人的動作,終于,我發(fā)現(xiàn)別人在滑的時候身體總是微微向前俯,而我則都是挺直腰板在滑,這一來,既容易翻倒,又看不清腳下的路,不跌倒就奇怪咯。于是,我也學著別人的方法,微微向前俯一點兒,雖然一開始讓我很是不習慣,并感到腰酸背痛,但這個動作果然增強了我的穩(wěn)定性和速度。學會了動作,是不是應該來些速度和靈活度呢?我又發(fā)現(xiàn),每當我快速地滑了一段路后,如果前面有一個臺階,我想停下時,剎車就來不及了,總會撞在臺階上,有時甚至會跌倒,哈哈,我又學會了一個小技巧。如今,在廣場上看看,學學的我還掌握了許多花樣技巧。這都是因為“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的功勞啊!
的確,在生活中,不能因為一點點小困難就退縮,而要多去實踐,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找到其中的道理,就一定能成功。
事實等于真理嗎【范文4篇】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雖然時代在變遷,社會在變革,但是我認為這句話始終適應于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
學習的過程大抵可分為這么三個階段:學習、理解、實踐。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學習就是指課堂有效教學,這是學習知識的基礎;理解就是指課外大量閱讀,這是對所學知識的拓展和鞏固。毋庸置疑,這兩個階段對學習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它們都沒有揭示學習知識的本質(zhì)和精髓。事實上,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實踐,如果你做到了前面兩個方面,那么你的語文就能拿到很高的分數(shù),但是通過實踐,你的人生就能拿到高分,因為實踐將學習的靈魂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讓書本中的真理發(fā)揮了最大的價值。
實踐有助于加深理解。我們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往往都是干澀的、枯燥的、抽象的、缺乏生命力的。就像學游泳不能總呆在岸上、學騎馬不能總聽別人講授一樣,我們要跳入水中,躍上馬背,把知識融入生活。學習不能夠停留在表層膚淺的概念上,而是要懂得如何去運用。知道平仄的人,不一定會作對,而懂得作對的人,一定知道平仄。所以,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夠真正的得心應手。
實踐能夠拓展視野,擴大知識面。在課堂上學到的,在書本中讀到的只是龐大的知識體系中的一小部分,就像《莊子.秋水》中,河伯對于大海的感嘆一樣,只有走出自己的世界,才能體會到自身的渺小與無知。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清楚自己究竟知道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進一步的擴充和完善。在共產(chǎn)主義發(fā)展的早期,將《共產(chǎn)黨宣言》奉為神圣,認為馬克思理論是無懈可擊的,然而在民國的實踐中才發(fā)現(xiàn)理論有時難以填充現(xiàn)實的漏洞,慢慢意識到原來的偏執(zhí)于片面,各自建立了適合本國發(fā)展的制度?,F(xiàn)實與理論不總是完全吻合的,只有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夠得到不斷的完善。
實踐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風氣。做人做事最忌諱的是浮夸。一個浮夸的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空中樓閣中,而看不到自己腳下的路。生活中的實踐可以錘煉人的個性,塑造人的美德。沒有經(jīng)歷過實踐的知識理論無法發(fā)揮最大的價值,沒有經(jīng)歷過實踐的人無法找到真正的自我,沒有經(jīng)歷過實踐的社會無法腳踏實地的繼續(xù)發(fā)展。
不得不承認,在社會風氣日益浮夸的今天,我們越來越需要一群敢于站出來堅持真理、實踐真理的人。這樣我們的社會才不至于變成空中樓閣。
事實等于真理嗎【范文4篇】三
《於陵子》中曾寫過這樣一只蝸牛:它想干一番事業(yè),于是給自己定下“宏偉”的目標—先東上泰山,再南下江南。當它估計出這漫漫征程至少得需6000年時,再算算自己,只能活一天而已,當下悲憤致死。這不僅僅是一個笑話,它還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在短暫的生命中,怎樣才能實現(xiàn)諸多的理想?
其實,人的一生會有許多理想,能否實現(xiàn),關鍵要看它是否合理,是否與自身情況相符。合理的目標,就像征程中的月臺一樣,給人以明確的指示,告訴人們正確的道路,促進人們奮勇拼搏。有了月臺,在生命的賽場中,就會讓人擁有旺盛的斗志,不會因前途未卜而消極倦怠。它給人以希望,給人以信心。真正的理想,就應像月臺一樣,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目的地,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遙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艱辛、播撒汗水才能到達的。
然而,人們往往給自己定下過于宏大的目標,認為只要目標高,就有了高遠的志向,那么做起事情來必然干勁十足。殊不知,當自己經(jīng)過努力,經(jīng)過拼搏后,如果總是發(fā)覺目標高高在上,給人一種鞭長莫及之感時,就讓人不僅覺得難于實現(xiàn)理想,可能還會因此覺得技不如人,喪失信心,重者還會產(chǎn)生嚴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稱了犧牲品。故事中的那只可憐的蝸牛,不就因此而“夭折”了嗎?它一心想闖天下,其登泰山、下江南的志向固然可貴,但實際情況呢?自身條件呢?這些它在訂計劃前并沒有考慮過。當它意識到這一點時,為時已晚。
遠大的目標已成了它心目中不可動搖的豐碑,潛在地左右它,于是乎,僅為一天的生命也因此沒能留下半點的痕跡,甚至為此而縮短。
難道這僅是蝸牛的悲劇嗎?現(xiàn)實生活中,無數(shù)人想“流芳百世”,于是一個個當大官、當明星、當大款的想法不可磨滅??梢粋€國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嗎?到頭來,還是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對于那些不惜付出沉重代價,甚至鋃鐺入獄者,沒有遺臭萬年便已算得上大幸了!諸多的事實都在告誡人們:生命需要月臺,理想要切合實際,目標不要過高過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短暫的行程中寫下輝煌的篇章,留下深深的足跡。
事實等于真理嗎【范文4篇】四
4月中旬的一個中午,天氣悶熱,上海軍工路上,出現(xiàn)了一個披頭散發(fā)的女人。
她三十歲左右,兩手.下垂,失神的眼睛癡癡地看著前方、烏黑的腳慢慢地向前挪動,嘴里不停地喃喃道:“我的小偉,我的小偉……”
她是“瘋子”?不!不是。她叫梁玉鳳,家住江蘇省宜興市屺亭鄉(xiāng)王廈村,是我的二嬸。
二嬸原是廣西桂豐縣大洋鄉(xiāng)人,和我二伯馬仕余結(jié)婚后,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文偉,11月,她帶了兩歲的文偉,隨前來接她的妹妹、妹夫一起回廣西探親。
4月15日,在無錫火車站建筑工地當工人的二伯接到一份電報:“玉鳳抵滬,請接?!倍B夜趕到上海,卻沒有接到,回無錫后,一個電報打到廣西,回電說:“玉鳳確已回宜興,快找?!倍贝掖矣秩ド虾?,在火車站四周尋找,又請派出所協(xié)助,均無結(jié)果,剛回到無錫,又見一份電報:“玉鳳失蹤,快來尋。”二伯心急如焚,即刻再去上海,找遍各處旅館,也不見玉鳳和發(fā)報人的下落。之后,二伯帶人又去尋了兩次。偌大的上海城,人群摩肩接踵,哪里能找到親人的蹤跡啊!
這時,二嬸的妹妹、妹夫趕來我家,方知詳情。原來,二嬸—行四人從廣西回宜興。15日到達上海,出站后妹夫去買車票。等他回來時,二嬸已不見蹤影了。
聽了二嬸妹夫的話,我爸爸立即叫我大伯帶五個精明的人火速再去上海。上海手表五廠的領導聞訊也派出兩批人員幫助尋我。、他們找遍了上海各處大街小巷,到過兩個收容所和派出所,還在《文匯報》上登過“尋人啟”,仍然毫無線索,只得帶著疲勞和失望怏怏而回。
5月27日,突然傳來好消息:“嬸嬸回來了!”我奔進她家,立刻驚呆了。只見她坐在藤椅上,手里拿著小偉弟弟的照片,嗚嗚地哭著,嘴里還不停地喊:“小偉……我的小偉……”
原來,二嬸那天到上海,經(jīng)三天兩夜旅途的簸,加上暈車,只覺精疲力竭,頭暈目眩,眼中出現(xiàn)禽獸鬼怪的幻影,她害怕極了,就乘妹夫去買票的間隙.背著小偉跑了。一直跑到腳上磨出了血泡,就把鞋丟了,赤著腳再跑;晚上露宿在屋檐下。兩天后,她到了軍工路。這天上午,她正有氣無力地走著,突然跑上來幾個小伙子,有抓她胳膊的,有抱她身子的。當她拼命掙扎,從地上爬起來時,腦子突然清醒,這才發(fā)現(xiàn)背上的兒子不見了,身旁只剩下圍現(xiàn)的人群。失去了兒子,又身無分文,她痛不欲生,面對黃浦江,直想往下跳。但一想到兒子,一想到廣西有父母、宜興有公婆和丈夫,她決心活下去,于是沿街乞討,討到了三元六角錢的路費,買了車票,回到了家。
6月10日,我爸爸叫我大伯帶著我,奶奶和二嬸重新踏上尋找小偉弟弟的征途。經(jīng)過二嬸的回憶,很快找到上海軍工路丟失小偉的地點,接著便去附近的定海派出所報案。奶奶心急火燎地把事情的來由說了一遍,還著重介紹了小偉弟弟的外貌特征。接待的同志聽后立刻笑了:“確有其事,小孩的外貌也和你們說的相似,但據(jù)送小孩來的小伙子說,這個孩子快要死了,是從瘋子背上救出來的?!薄罢娴膯?”奶奶高興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忙說:“我還以為是被壞人搶去的呢,原來是好心人救了我的孫子。太好了!”
按派出所指點的方向,奶奶他們趕到楊浦區(qū)公安分局,又奔向上海南市區(qū),來到一幛漂亮的大樓前。門旁掛著兩塊脾子:上海南站良復托兒所,上海南站福利托兒所。據(jù)說,這里單是工作人員就有300多,里面收養(yǎng)著上千個嬰幼兒。工作人員驗明身份證,看過介紹信,便要奶奶他們在屋里等候。一會兒他們便查到了,使人感到驚的是,他們還給小弟起了個名字叫“郭九歡”呢!
奶奶他們正焦急地等候著,一位阿姨抱著孩子從長廊那頭走過來了。三雙眼睛一齊盯住了她懷里的孩子。我二嬸激動得身子直抖,奶奶急不可待地奔上前去?!鞍?,是文偉,沒有錯!”大伯說?!靶?”奶奶一聲呼喚,小偉弟一頭撲進了奶奶的懷抱,二嬸也上去抱住兒子。奶奶、二嬸、小偉、大伯都哭了,聲音嗚嗚的,哭得非常傷心,不,哭得多么高興啊!大伯連忙掏出一疊“大團結(jié)”,感謝收養(yǎng)、治療小偉55天之久的工作人員,但他們笑著謝絕了,只收下六十元伙食費和管理費。
6月13日傍晚,雨過天晴,晚霞燦爛,空氣格外涼爽,奶奶一行洋溢著滿面笑容,從上?;貋砹?,從村東頭走過來了!我歡呼著跑上前去,爺爺、爸爸笑著迎了上去。左鄰右舍、村上的人們一起圍了上去,爺爺激動地說;“我孫子丟失了幾十天,還能找回來,天下真有這等好事!”
夜幕降臨,二伯家里燈火通明,笑聲滿堂,一片歡樂氣氛。高腳酒杯相碰發(fā)出清脆的聲響,像在慶賀,又似祝福……
后記
上述純屬真人真事。為了感謝拯救和收養(yǎng)我小偉弟的人們,也為了能讓小偉弟長大后知道他在人生旅途剛剛起步時就曾有過這樣一段不平凡的經(jīng)歷,我寫下了這個十分感人的真實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85550.com.cn/zuowen/43526.html】